知識分享

2017-01-20
螞蟻 小百科
 
螞蟻 Ants
 

螞蟻之分類地位屬於昆蟲綱(Insecta)膜翅目 (Hymenoptera)蟻科(Formicidae)。目前全世界已命名螞蟻之種類共有9536種,分別屬於16亞科296 (Bolton,1995)。楚南仁博(1939)發表「台灣產蟻科目錄」,列出台灣產的螞蟻種類共有167種,分屬於10亞科,並列出常見居家螞蟻約有8種。目前台灣產螞蟻已訂學名及中文名稱共有198種螞蟻 (周和寺山,1991) 臺灣已發現有201種的螞蟻,
 
螞蟻外部形態

(一)
成蟲:昆蟲之體軀一般分為頭部胸部腹部等三部份。螞蟻之體軀除了具有頭胸腹之外,尚具有前伸腹節(petiole)。 依螞蟻種類之不同,前伸腹節又分一節或二節,這是螞蟻分類重要特徵。在同一蟻巢內,具有性繁殖能力的雌蟻(queen)雄蟻(male),一般具有翅兩對,體軀較大構造頗複雜。在蟻巢中數較多的是中性蟻,包括工蟻(worker)兵蟻(soldier)。在分類學上多以工蟻的描述為主,雌雄蟻的特殊構造為輔。
1.
頭部:常見的有呈圓形,卵圓形及長方形等。頭頂明顯,後方有明顯後頭緣。複眼一對位於頭部兩側。單眼三個。觸角膝狀由4~13節組成。柄節很長,鞭節末端呈棍棒狀。唇基發達為橫向三角形,上顎變化很大呈鐮刀形。
2.
胸部:前胸背板和中胸背板發達。後胸背板圓凸常見齒或對刺。三對足均發達,前足脛節的端距特化為清潔器(cleaning comb),跗節五節,末跗節有二個爪。
3.
前伸腹節:一般為一節,有些屬由二節組成。呈球狀或鱗片。有兩個前伸腹節者,前面的稱前腹柄節,一般較小; 後面的稱為後腹柄節,一般較寬大。在前伸腹節上有斑紋或長毛等。
4.
腹節:工蟻和雌蟻之腹部可見腹節由4~5節組成。雄蟻則由6~7節所組成。雌蟻腹部粗長,雄蟻較細長,工蟻較短小。有些螞蟻種類腹部末端前方有外露螫刺,能刺傷人類或其他動物。
(二)
:螞蟻的卵非常細小長約0.5mm,有的卵呈球形或橢圓形。卵的外觀呈奶白色或淡黃色。卵殼甚薄,卵黃為液態狀。卵的前方為頭部,末端為腹部,前後可明顯區分。
(三)
幼蟲:螞蟻幼蟲的胸足完全退化,為無足型。幼蟲的活動、取食完全依賴工蟻搬運及餵食。幼蟲呈乳白色、頭部小,大部份外露,體呈彎曲狀。頭下口式,無眼。
(四)
:螞蟻幼蟲五齡,末齡幼蟲體型縮短,不食不動,稱為前蛹(prepupa)。 前蛹脫皮即為蛹(pupa)。蛹為裸蛹,初呈乳白色,逐漸變為黃褐色或黑色。有些較高等的螞蟻幼蟲下唇絲腺發達,在化蛹前由幼蟲吐絲造繭,繭呈橢圓形黃褐色。蟻后的繭較長約7~8 mm,雄蟻和工蟻的繭長約6~6.5 mm。切葉蟻亞科和臭蟻亞科之蛹屬於裸蛹無繭。

一、螞蟻的社會分工:
螞蟻為典型的社會性昆蟲,其社會行為特點為:
(1)
同窩族群螞蟻個體能互相合作,哺育幼蟻。
(2)同窩族群各職級螞蟻,具有明確的分工合作。
(3)在同窩族群中,至少有兩個世代重疊。
 
執行社會分工的螞蟻族群中,有三種形態、生理、職責完全不同的職級:
1.
蟻后:為具有生殖能力之雌蟻,個體較大,具有一對複眼,二對翅膀。各螞蟻族群每年在特殊季節產生蟻后。新生蟻后具二對翅膀,離開蟻窩,在空中飛行,與同種之雄蟻交配,落地後,翅膀脫落,鑽入地穴開始營巢產卵,建立另一窩新的蟻群。每個蟻巢中有一隻或數隻蟻后,其主要職責為專司產卵,繁殖後代,不斷的擴充蟻群。
2.
雄蟻:具有生殖能力之雄性螞蟻,體型細長,較蟻后略小。複眼、單眼及翅則較蟻后發達。成熟之雄蟻飛出蟻窩,在空中飛行,與蟻后交配後,不久即告死亡。
3.
工蟻:為不具生殖能力之雌蟻,其卵巢、產卵管完全退化,為蟻巢內數量最多的個體;專司築巢、覓食、育幼、清潔蟻巢及保護蟻群之職責。
 
二、螞蟻的種類
    螞蟻屬於昆蟲綱膜翅目(Hymenoptera),蟻科(Formcidae)。全世界已經分類命名之螞蟻有9538種。台灣螞蟻種類已知有201種,住家常見者有五種:
1.
小黃家蟻(Monomorium pharaonis)又稱家姬蟻或法老蟻,為居家最常見的小形螞蟻,其原產地埃及,隨著工商運輸工具,遍佈世界各地,成為世界性室內螞蟻。工蟻體長1.5~3mm,體淺黃褐色,觸角末端具三節棍棒狀,胸部與腹部之間之前伸腹節二節。小黃家蟻不僅令人感到厭煩,更是一種有害的蟻類,它們不但竊食人類的食物,更且肆無忌憚的,具有侵入任何物品的本能。此蟻喜食甜食,諸如糖漿、蜜糖、果汁、果醬、糕點、餅乾、果凍、蜜餞、油脂,乃至於潤滑油、鞋油、浴室海綿、以及剛死的蟑螂屍體。小黃家蟻能捕食多種的昆蟲,諸如臭蟲、蟲蛆。但它們有時也會侵患醫院裡的小孩,為醫院管理之一大害蟲。小黃家蟻常爬到人類傷口上,由接觸感染傳播病源體,為醫院內感染之重要感染源。小黃家蟻亦常常爬到人體身上,尤其是糖尿病患者,或身上的衣服沾到甜食,或運動、工作後臭汗淋漓者。爬到人體上的螞蟻,常令人感到不快,有的搔癢過敏。小黃家蟻性好電磁波,常鑚進電器設備內,為電器害蟲。
    小黃家蟻的窩巢,
幾乎可以在任何隔離的地點發現,諸如地板下或牆壁間、踢腳板之後,或一些舊箱盒、破皮箱等廢棄物之間,或草坪內、或緊鄰門外的花園步道下。在夏天,有翅的雌雄蟻自蟻巢飛出,行空中婚禮後,開始交尾,雄蟻不久即死亡,雌蟻則咬去其翅膀,即開始其建立族群的艱巨任務。她產下蟻卵,並親自照顧這些第一孵的卵,直至幼蟲、化蛹、成蟲。其後,則由第一代的工蟻,負責養育後代子孫,而使棲群壯大,擴充窩巢、尋找食物、防禦外侮。
 
2.
癲狂蟻(Paratrechina longicornis),又稱長角蟻、小黑蟻。工蟻體色一致,體長2.5~3 mm,複眼大而凸,觸角柄節細長,約2/3柄節超過頭部,前伸腹節一節足細長一其活動非常迅速,常在建築物內築巢,性耐乾罕,為城市最常見的螞蟻。
    癲狂蟻為一種強壯而粗暴、暗褐色至黑色,
行動敏捷快速的螞蟻,常在廚房或室內角落走動。癲狂蟻一般咸認為原產於印度,但現在已遍布世界各地。由於它們在室內漫無目的的亂跑,所以有癲狂蟻之稱。癲狂蟻築巢於隙縫內、石下,亦以昆蟲屍體(此蟻可捕食跳蚤)、甜食、廚房裡的食物碎渣、或植物的花蜜、蜜露為食。蟻群常遺棄其老巢,遷移到他處築巢。此蟻在食品工廠常被發現,且為公寓及醫院裡的害蟲。亦常於防治白蟻之後,侵入室內,搬運取食白蟻之屍體;此外,亦常於溫室內出現。
    小黑蟻為台灣家屋螞蟻常見的種類,體型略大於小黃家蟻,體型黑,行動速度較快,常於戶外走廊或人行道上活動。多將蟻巢直於屋外的土層中,也常築巢於乾涸的水溝中,但也會因屋外環境變化(如下大雨),而將蟻巢遷入屋內,但於屋內發現也多出現在一、二樓的房舍中﹔若於高層樓房出現其蹤跡,往往是因為盆栽或屋頂花園攜入含有蟻巢的土壤所造成。為多蟻后型的群落結構,由數百隻至數千隻個體所組成。屬較傾向入侵型的家屋螞蟻,在家屋中屬騷擾性種類,較不會主動攻擊人們或寵物。

3.
黑頭慌蟻(Tapinoma melanocephalum),又稱芳香家蟻,工蟻1.1~3.25 mm,觸角12節,不具棒狀。前伸腹節一節,藏於腹部前緣之下;體色褐色至黑色。具一對臀囊,螞蟻受驚擾時,釋放出椰子腐敗的臭味,故名芳香家蟻。此蟻經常侵入室內,尤其是在雨季時節。黑頭慌蟻廣布於世界各地,工蟻特別勤勞,日夜不停地覓食,蟻性頗為友善。在室內,則築巢於牆內,門檻下、地板下、熱水管附近之壁內。此蟻雖嗜食蜂蜜,但以毒餌防治,其效果常難如理想,最好是追蹤到室內或室外之蟻巢,以殺蟲粉劑或殘效性殺蟲劑處理。
    黑頭慌蟻與小黃家蟻同為台灣家屋中常見螞蟻,體型較小黃家蟻小,體色雙色,容易辨識,行動速度較快速。在屋外的草地與樹林地表等環境中可常見其蹤跡。在家屋中喜歡築巢於建築縫隙,如牆壁裂縫或地板空隙等地方。為多蟻后型的群落結構,多由數百隻個體所組成。屬定居型的家屋螞蟻,在家屋中雖屬騷擾性種類,但活動力較強,常會叮咬人們或寵物。若將其捏死,常可聞道嗆鼻的酸性氣味,是目前危害最為嚴重的家屋螞蟻。

4.
熱帶大頭蟻(Pheidole megacephala)工蟻3.5~4 mm黃褐色,腹末顏色較深,觸角12節,其端部棍棒節有三節,頭部特大,且長大於寬。後胸背板有刺,前伸腹節二節,第一節鱗片狀,上緣橫形,第二節寬為長的二倍。
    熱帶大頭蟻築巢於室內或房子周圍,分布於溫暖而較乾燥的地區。如使用毒餌,可用甜的東西、或高蛋白質食物為餌料,以花生油及蜜糖為佳。熱帶大頭家蟻為台灣家蟻中出現頻率較低的種類,個體較大且行動快速,群落中常可發現明顯大型兵蟻階級。在鑑定上容易與其他家屋螞蟻做區分。屬於侵入型的家屋螞蟻,較不易在屋內發現蟻巢。此種類多築巢於庭院石塊、樹根及土壤中,也常在草原或樹林中發現其蹤跡。熱帶大頭家蟻會以石塊堆積出明顯的蟻道,此蟻道常被發現在家屋的牆角邊。為多蟻后型群落結構,但蟻后多生活在屋外的蟻巢中,群落可由萬隻以上個體組成。在家屋中雖屬騷擾性種類,但因往往侵入屋內的個體數量較多,且伴隨著武力強大的兵蟻,因此較會主動叮咬人們或寵物。

5.
黑棘蟻(Polyrhachis dives)又稱黑螞蟻,多發現於樹上草叢。工蟻體長5.3~6.3 mm,體黑色被柔毛,頭短而寬,觸角12節,腹部第一節特大,其長度至少為後面數節總長度之一半。前胸突出,背板具有二個直立之長刺,後胸背板有一對刺;前伸腹節一節,兩側具有兩個向後彎曲之長刺,刺之間有二個齒狀突起。黑棘蟻多在樹上築巢,巢內呈蜂巢狀,有許多小室,工蟻攻擊性強,蟻巢若受擊擾,則大量踴出防禦。
    黑棘蟻是台灣家屋螞蟻中典型的入侵型螞蟻,且為家屋螞蟻中最大的種類,體型釉黑,常因身體上密佈白色或白黃色短毛,而成金屬光澤。為台灣中低海拔地區常見的螞蟻種類。多於樹枝幹、芒草叢、庭院籬笆等處,建築絲質狀蟻巢。就像編織蟻一樣,黑棘蟻以末齡幼蟲所吐出的絲,將葉片或枯枝等材料黏合,蓋出巢外壁與巢室間隔。若黑棘蟻將蟻巢築於離家屋較近的區域,則常會發現為了尋找食物而侵入家中的個體。為多蟻后型的群落結構,由數百隻至數千隻個體所組成。在家屋中屬騷擾性種類,具有強烈的領域性,受驚嚇時,會將腹部酸腺由腹下前舉、觸角上揚,表現出明顯的威嚇攻擊行為,會有主動攻擊人們或寵物的情事發生。
 
6.
臭巨山蟻
(Camponotus habereri),(蟻科)大型,頭胸褐色,工蟻腹背有2-3條黑色的橫帶,各腳黑褐色細長。本屬有18種之多,外觀近似台灣巨蟻但本種體型較大,普遍分布於低海拔山區,常見於樹幹、岩石、牆角築洞棲息,群聚性,數量很多。
 
7.
紅火蟻(Solepnopsis invicta):台灣近些年來,許多農村盛傳田埂上出現紅火蟻肆虐,甚至於蔓延到城市,侵入居家環境,叮咬人畜,民眾恍恍不安。
    紅火蟻的頭部很大,且有明顯向內彎曲之大顎,具複眼。腹部具二節前伸腹節(abdominal pedicel),尾端有像蜜蜂一般的螫針。工蟻3-6mm長,觸角10節膝狀,末二節膨大成棍棒狀,體呈紅色、紅褐或黑褐色,大顎有齒四顆。另有種南方火蟻(Solenopsis xyloni)體黃色至紅色,略小,大顎三顆齒。被火蟻叮咬,其痛有如火焚,故名火蟻。
火蟻具群棲性,喜以泥土砌成蟻丘(mound)。典型蟻丘8-90公分高,蟻丘深度甚至可達20公尺者;但有些土棲種類,並未發現明顯的蟻丘。蟻丘如果受至擾動,火蟻會聚群在一起。一窩成長的火蟻族群,有20~40萬隻工蟻,工蟻可以築20~30公尺長之蟻道,以採集族群所需之食物、水分。一窩火蟻正常僅有一隻蟻后,但亦有些多蟻后型。蟻后每天可產800粒卵,卵孵化成幼蟲,化蛹,羽化成為工蟻。60~65%之工蟻及90%之雛蟻在晨間及有陽光之日子,散居於蟻丘之表面,而其他的成員則隱身於蟻丘下錯綜複雜的蟻室內;為了取水,蟻丘到水錶水源所築的蟻道可以延伸達三呎之遠。
 
入侵紅火蟻工蟻鑑定:
A、
前伸腹節二節
B、無前伸腹節齒
C、觸角10節、錘節2
D、明顯複眼
E、明顯頭楯中齒
F、兵蟻後頭部平順,無凹陷,大顎內緣有明顯小齒。
 
8.
火家蟻:台灣舊紀錄中有3種火家蟻屬種類,獵食火蟻 ( Solepnopsis indagatrix ) 與知本火蟻 ( S. tipuna ) 為兩種本土產的火蟻種類,但這兩種的體型小(< 2.2 公釐),族群個體有限,且無兵蟻亞階級,不具威脅性。另一種熱帶火蟻 ( S. geminata ) 為十多年前便已入侵台灣的外來火蟻,體型大小與紅入侵火蟻相似,也有兵蟻亞階級,雖也具明顯攻擊性,但族群數量相對於入侵紅火蟻則較少,威脅也較小,較不會引起過敏性傷害。
    熱帶火蟻與入侵紅火蟻雖然在外部形態上極為相似,但仍可以藉由以下一些外部形態特徵可明顯區分:
‧入侵紅火蟻具有明顯頭楯中齒,熱帶火蟻則無此特徵。
‧入侵紅火蟻兵蟻亞階級,頭部比例較小,後頭部平順無凹陷;熱帶火蟻的兵蟻亞階級,頭部比例較大,後頭明顯凹陷。
‧入侵紅火蟻兵蟻亞階級大顎內緣有明顯小齒,熱帶火蟻兵蟻大顎內緣無小齒。

    在台灣目前所發現約270種螞蟻中,有一些種類的螞蟻在外型、族群數量、生態習性與入侵紅火蟻極為相似。分類鑑定上火蟻種類往往容易和外型相似的單家蟻屬 ( Monomorium )、大頭家蟻屬 ( Pheidole ) 及擬大頭家蟻屬 ( Pheidologeton ) 三個同屬於家蟻亞科 ( Myrmicinae ) 的種類搞混,但可由觸角節數與錘節節數區分這些種類



以上文章分享自 台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

 





上一則   |   回上頁   |   下一則

會員登入
帳號
密碼

忘記密碼? 註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