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識分享
2017-01-23
蚊蟲 小百科
蚊蟲叮咬,奇癢難忍,不但是騷擾性害蟲(Nusance pest),如在疾病流行時,且為瘧疾、日本腦炎、登革熱等疫病傳播的重要病媒,居於公共衛生四害(蚊、蠅、蟑螂、老鼠)之首,為分布最廣,居家最常見之環境害蟲。
蚊蟲屬於昆蟲綱(Insecta),雙翅目(Diptera),蚊科(Culicidae),口吻細長,前翅發達具鱗片,擅飛行;後翅退化成為平衡棍(Haltere),看起來只有兩片翅膀,故屬於雙翅目。
蚊蟲為完全變態,成蟲產卵於水際,卵孵化出幼蟲(孑孓),經三次蛻皮,四齡而化蛹,蛹經數日羽化而飛出成蟲。幼蟲及蛹均生活於水中。全世界已記錄之蚊蟲有三千多種,台灣有131種。只有雌蚊會叮人吸血,雄蚊則以植物汁液、露水維生。雌蚊具有受精囊(Spermatheca),只需交配一次,即可終生產生受精卵。雌雄蚊之分辨主要看頭部之觸角,雄蚊觸角毛多且長,雌蚊則毛短稀疏。
一、熱帶家蚊(Culex quinquefasciatus):
熱帶家蚊為住家最常見之蚊蟲,不但數量多且分佈廣,台北市住屋內的蚊種,熱帶家蚊佔96%以上。熱帶家蚊可孳生於任何積水中,特別喜愛含高度有機質之污水,尤其是含腐植質多之滯留水,如市街之水溝、暗溝、化糞池、污水池及人工容器中均可發現其幼蟲,其生活史10~14天即可完成。成蟲羽化後,常棲息於屋內陰暗處、屋外水溝旁之草叢中。雌雄交配後,雌蚊傍晚始俟機飛進住屋內,一般為室內夜間吸血活動。吾人在曠野於黃昏及黎明時分,常可見雄蚊形成群飛集團(Swarming),此乃引誘雌蚊以達交配之目的。雌蚊具三個受精囊,只需交配一次,即可長久產下受精卵。交配後之雌蚊在夜間尋覓吸血對象,不論在室內或室外均可吸血。一般以溫血動物的血,尤其是人及鳥類的血為主要吸血源,嗜吸人血;一次吸血2-5毫克,為其體重的2-5倍。雄蚊口吻不發達,通常只依賴植物汁來維生。雄蚊之壽命約一星期,雌蚊則約2~3星期。
二、地下家蚊(Culex pipiens molestus):
地下家蚊,分類上與熱帶家蚊為同種之不同亞種,為近年侵入台灣的外來種,主要孳生於大樓積水的地下室、貯水池、污水池化糞池,由於地下家蚊原產地在溫帶,因此在台灣冬天亦甚活躍,目前已成為都市大樓常見之蚊蟲。大抵夏天蚊多為熱帶家蚊,冬天如仍然蚊蟲很多,則可能為地下家蚊。地下家蚊因其常年生活於地下室等環境,不受光週期之影響,故一年四季均可發現其蹤跡,尤其是在冬天反更活躍。
三、三斑家蚊(Culex tritaeniorhynchus)及環紋家蚊(Culex annulus):
此二種蚊蟲為台灣日本腦炎之主要病媒。三斑家蚊及環蚊家蚊的形態特徵為口吻具有黃斑,三斑家蚊的黃斑位於口吻基部,環蚊家蚊則位於中央。三斑家蚊及環蚊家蚊除了型態酷似外,大部分生態習性亦相似。主要均孳生於水田、水窟、池塘、泥水坑、小溪溝等處。台灣北部以三斑家蚊較多,中南部則以環紋家蚊較多。幼蟲之季節消長與水田之耕作甚有關係。二種蚊蟲均為夜間活動,嗜吸動物血,但亦吸人血;其日週活動因吸血之對象而有不同,對豬夜晚九點為最高峰,對牛則以清晨三時為高峰、對人亦於夜間九點為最高峰。二種病媒蚊對動物之嗜好性依喜好之程度依序為豬、牛、人。成蟲於日間棲息於吸血源附近之草叢、竹籬笆、菜園等。吸飽血之雌蚊則多棲息於吸血源附近之牆上,很少棲息於屋內,為室外棲息種類。
四、矮小瘧蚊(Anopheles minimus):
為臺灣早年傳播瘧疾之唯一主要病媒,惟經瘧疾根除計畫大力防治之後,目前數量甚少,僅出現於台南縣、高雄縣、屏東縣、臺東縣、花蓮縣靠山腳下的幾個鄉鎮。幼蟲典型之孳生場所為水邊長草且清淨文流之山澗溪水、灌溉溝及水流緩慢之梯田、廢耕田;成蟲則飛進鄉村住家,為室內棲息性種類。雌蚊最喜棲息於臥室床板底下,待午夜時分始行飛出叮咬嗜吸人血;瘧蚊吸血或停息時,常腹部末端翹起,極易與家蚊辨別。
瘧蚊雌蚊小顎鬚與口吻等長,常貼合在一起,致口吻看起來甚寬厚。矮小瘧蚊翅膀前緣脈有透明斑點四枚,個體較小,故名矮小瘧蚊。
五、中華瘧蚊(Anopheles sinensis):
中華瘧蚊為最常見的瘧蚊,在鄉村數量甚多,幼蟲孳生於不同之靜水或流水中,水田為其重要孳生地。其幼蟲及成蚊之密度變化與稻田耕作制度有關。成蚊翅膀前緣脈有透明斑點二枚,自日落後即可開始吸血,整夜均可吸血,而以夜晚九時至午夜達最高峰;嗜吸動物血,主要之吸血源為水牛,亦可叮人。成蟲喜棲息於牛舍。
六、埃及斑蚊(Aedes aegypti)與白線斑蚊(Aedes albopictus):
此兩種蚊蟲為典型登革熱(Dengue fever)之病媒,埃及斑蚊更是出血登革熱最重要之病媒。埃及斑蚊分布於臺灣北緯23度以南之地區及澎湖列島;而白線斑蚊則分布於全島。
病媒斑蚊全身色黑,密佈銀白色斑點。埃及斑蚊之成蚊,其胸部背板之側緣有一對銀白色之吉他狀曲線,中間另有一對狹長之黃白色直線。而白線斑蚊之胸部背板中間,則僅有一條寬而直的銀白線。二者之卵均需經一般乾燥期,才能順利孵化,在室溫下完成生活史約10天。埃及斑蚊主要孳生於人工容器之積水內,如水缸、廢輪胎、花瓶、水盤、貯水槽、廢容器等之積水;而白線斑蚊則除前述容器外,亦孳生於樹洞、竹筒等處。埃及斑蚊一般棲息於屋內,嗜吸人血,停留於衣服、窗簾、布幔及其他陰暗處所,其飛翔距離一般約在家屋附近50~150公尺範圍內。白線斑蚊則主要棲息於室外,亦嗜吸人血,兼吸動物血。二者均為白天活動,吸血高峰在午後四、五點及上午九點左右。
七、白腹叢蚊(Armigeres subalbatus):
白腹叢蚊成蟲較家蚊類為大。主要特徵為口吻厚大,末端稍彎曲;身體胸背週緣部淡色;各腹節背面黑色,腹面各節前方具白色橫帶。本種幼蟲主要孳生於化糞池、尿桶、豬舍之廢水等富含有機質之水中。成蟲日間亦可活動,但在傍晚為最高峰,飛行之速度不快,為重要之騷擾性蚊蟲。
以上文章分享自 台灣環境有害生物管理協會
上一則
|
回上頁
|
下一則